法規接軌國際學校變身創新創業場域

法規接軌國際 學校變身創新創業場域

2017-12-18 11:43經濟日報 陳碧雲

Next Big Thing未來市場潛力點高峰論壇,由AppWorks之初創投合...
Next Big Thing未來市場潛力點高峰論壇,由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程九如(左起)、臺北商業大學財經學院院長蕭幸金、群益金鼎證券執行副總裁郭美伶、臺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共同主持。 毛洪霖/攝影
主持人:

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財經學院院長 蕭幸金

與談人:

臺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 王可言

群益金鼎證券執行副總裁 郭美伶

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 程九如

亞太地區金融科技領域的新興公司普遍的發展狀況?台灣目前金融科技領域的新興公司發展狀況及遇到阻礙?

王可言表示,大陸在這幾年發展快速,就連東南亞這幾年也發展快速,全球金融科技獨角獸裡面,大陸家數沒有美國多 ,但市值是美國的三倍900多億元,馬來西亞、印度、新加坡、菲律賓、泰國,反觀台灣,這兩年多才有80多家成立, 而大家又都面臨資訊取得困難與資金支援,台灣要發展金融

科技法規與環境是兩個重要問題,金融科技創新條例應會在這個會期會通過,環境需要大力推動,政府產創獎勵條例,如何輔導這些新創公司加入國家策略產業。程九如表示,現在金融體系慢慢被邊緣化,美國很多保險公司已在做線上醫療服務,這些都是從科技中找到一些值得信任、有價值的東

西,以滿足大家的需求,科技服務業來講,金融不過是一小塊。台灣因法規沒有開放,自然沒有產業、沒有人才,國際團隊投資人也自然不會投資,希望明年第一季,台灣的法規可以更進步。

目前金融科技提供的各項服務中,哪一項服務未來的前景最被看好?是否有相關的潛在市場可以開發?就國際及國內發展分別討論!

郭美伶說,金融科技白皮書規劃時,她代表證券業跟公會建議,希望提供環境,讓人才去試、學習,由於監理單位只懂法,很難理解業者想要什麼,因此,只有反過來教會監理單位,讓他們知道市場需要怎樣的改變。王可言則認為,金融是一個信任的產業,金融業把它變成信用的產業,但惟有大

家合作才有機會,又如何在危機意識下,激發大家合作競爭。金融科技、數位間距屬於雲端產業,雲端沒有國界,因此,規勸年輕人眼光要放遠、培養自己的實力,只要能將金融與其它產業結合,將會有機會。

程九如對台灣年輕人不擔心,全世界一流科技公司,裡面多的是台灣年輕人,對台灣比較擔心,因這些年輕人無法在台灣創立自己的公司,創投也會投這些國外台灣人,台灣人才素質遠遠高於其它地方,基本上數位來說,公司做多大完全與格局、國際化能力有關係,看好兩個地方,由下往上是最

大一個機會,從新科技大數據分析出,某些人值得培養,並提供金融服務,一旦成功,金融科技便取代了傳統金融業。接下來,希望樂見投資台灣FinTech公司,並協助台灣金融業往東南亞走,FinTech公司可以協助他們在網路上找到可以投資的廠商,如保險業者、消費者。

就學校扮演人才培育的角色來看,未來應該發展的培育方向為何?商管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專業能力?

王可言不可諱言的指出,人才是產業最重要的支柱,因此,在學其間必須培養出終身學習的熱誠與能力。針對金融科技或數位金融領域,比較重要能力有模型、創新思維、基本邏輯思考分析,商管、統計等學系同學對分析較清楚,只要多學習都幫助。人文與道德素養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,也占

有一席之地,因此,學校在這方面似乎要多加強。郭美伶則建議同學要學會看data的能力,把握在學校學習的機會,出社會就比誰跨領域學的快,不要放棄任何交流、交換出去的機會,訓練思考能力,建議要交多元性的朋友圈,就如同投資資產配置一樣。程九如第一學會重新定義自己,台灣因法

規的設限,某些數位走的慢,因此,可去先進的國家如中國大陸、愛爾蘭,體會他們的創新創意。要有數位的能力,否則很難跟人家競爭。高科技AI可以預測許多,發展也會愈來愈簡單,同學要勇於嘗試、運用。這場論壇非常高興除了資工系同學來聽,商管系同學也來聽,鼓勵大學可以變成實驗

場域,讓學校變成創新創業實驗場域,跟全世界學習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