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新聞] 年金改革引發「公務員跳船潮」?他嘆

年金改革引發「公務員跳船潮」?他嘆5年換來均貧 銓敘部回應了 2023年07月27日 20:21 https://i.imgur.com/QAt1Hc8.jpg
▲銓敘部。(資料照/記者李毓康攝) 記者閔文昱/綜合報導 年金改革已進入了第5年,不過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認為,軍公教福利被大砍的結果,勞工 族群的福利也並未提升,「沒有人因此變得更好」;甚至因為物價上漲及通膨影響,反而 軍公教及勞工族群一同走向了「均貧」,也因此造成軍公教人員流失,各種國考報考人數 逐年下降。 對此,考試院銓敘部今(27日)也做出回應。 張其祿指出,民進黨執政7年多來,沒有人變得更好,這幾年來勞工及軍公教族群對立還 加深了。 而勞、健保改革也沒有進展,甚至繼續靠公帑挹注延後破產,挹注年金改革及勞健保撥補 的資源,卻又遠低於多次、總額超過2兆的特別預算,甚至少低於撥補台電的公務預算150 0億及疫後特別預算500億,形同拿納稅人的錢劫貧濟富。 https://i.imgur.com/e3uRojM.jpg
▲張其祿認為,年改已進入第5年,但沒有人因此變得更好。(圖/記者湯興漢攝) 對此,銓敘部說明,軍公教人員自107年7月1日起至111年底,年金改革節省經費挹注公務 人員退休撫卹基金金額累計已達1600億元,有效改善退撫基金收支失衡情形;112年7月1 日以後初任公務人員之個人專戶制退撫制度,採行多層次年金,其第一層實施公保年金維 持確定給付制,給予終身給付保障。 銓敘部指出: 政府自107年7月1日起實施各項公務人員年金改革措施,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公務人員的年 金制度設計趨於合理並確保退撫基金財務穩健。 依照軍公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律規定,政府年金改革所節省的退撫經費支出,應全數挹 注退撫基金,自107年7月1日起下半年迄今,累計節省退撫經費支出挹注退撫基金金額累 計已達1,600億元。 銓敘部表示,同時透過逐年合理調整退休所得等年金改革措施,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用罄年 限已有效延後至140年,確實已達成退撫基金得以維持一個世代(25年至30年)財務穩健 的階段性改革目標。 銓敘部另指出,關於今年7月1日施行的公務人員個人專戶制退撫制度,適用對象是112年7 月1日以後的初任公務人員,並不適用現職公務人員,因此,對於現職年資較淺的公務人 員而言,其退撫權益尚不致於因個人專戶制退撫制度的實施而受到影響。 另外,對於適用個人專戶制退撫制度的初任公務人員,採行二層年金保障,其第二層職業 年金採確定提撥制,可自主投資(將設計多元化投資標的組合供初任人員選擇,如選擇風 險最低的投資標的組合,由政府保證最低收益)累積退休金,於第一層公保年金採確定給 付制可支領終身。 同時針對因公命令退休,以及在職亡故公務人員的遺族撫卹給與,均適用現行規定的給與 標準,善盡政府照顧責任,期維持現職及初任人員間權益之衡平。 銓敘部強調,退休制度僅為人事制度之一環,尚包括待遇、福利、陞遷等制度,均可能影 響人才職業的選擇。 且個人專戶制退撫制度僅退休金財務來源和給付方式改變,政府應盡照顧責任則承襲現行 退撫制度,從此角度觀之,個人專戶制退撫制度,對於公務人員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 ,也不會引發公務人員跳船潮。 https://www.ettoday.net/amp/amp_news.php7?news_id=2548900 --
QR Code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49.216.102.95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ebptt.com/m.aspx?n=bbs/Examination/M.1690473403.A.BED.html

1F:噓 boydogboy: 以後公務員的年金要自己提撥 07/28 00:09

2F:噓 SaluteYou: 銓敘部又在睜眼說瞎話囉 07/28 00:14

3F:推 Sharkqqq: 福利真的越來越差了.. 18%沒了… 07/28 02:01

4F:→ Sharkqqq: 從112/7 起 終身俸也沒了… 07/28 02:02

5F:→ Sharkqqq: 剩下的福利 可能就是不會被裁員了…. 07/28 02:03

6F:噓 carefri: 不噓考不上 07/28 07:00

7F:→ kenkuo1688: 沒有人過得更好 哀 07/28 08:00

8F:噓 lolicone: 舊制不叫終身俸吧 07/28 08:09

9F:→ Sharkqqq: 舊制就是終身俸 不然是什麼? 07/28 08:17

10F:→ sleepcat612: 考生變少、人員離職率高都和銓敘部沒關係,當然可以 07/28 08:17

11F:→ sleepcat612: 隨便說說囉。 07/28 08:17

Adblock test (Why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