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前言 政大108年畢業,於畢業前參加高點所辦的說明會後,對於公職的生活產生嚮往,決定報 考本科系較為熟悉的財稅行政,同時拿到進入某四大會計事務所稅務部門的職缺後,對於 事務所稅務部門的生態極為好奇,故暫停準備公職的計畫,進入事務所工作。不過,110 年因一些原因決定離職後,於當年4月以全職考生的身分重新開始準備考取公職的計畫, 但錯過110年高考的報名時間,只能以110年地特為目標。 二、110年地特三等成績(錄取分發區臺北市) 國文 作文29分+公文12分+選擇10分= 51分 法學知識與英文 選擇66分 會計學 申論40分+選擇28分= 68分 稅務法規 申論40分+選擇44分= 84分 財政學 申論33分+選擇40分= 73分 經濟學 申論40分+選擇36分= 76分 民法 申論18分+選擇30分= 48分 租稅各論 申論14分+選擇38分= 52分 總成績65.17分 (錄取標準:65.17分) 三、準備方法 我選擇函授的方式準備,是因為可以用2倍速觀看上課內容與節省前往補習班的交通時間 及費用,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備考計畫。更棒的是,有記憶模糊或看一遍後無法 理解教材的內容,可以在購買課程的期間內無限次回放,幫助我恢復記憶與弄懂內容。那 遇到不會的考古題、講義內容或申論題寫法,也能透過老師們所設立的群組詢問,幫助自 己釐清觀念等等。這幾個優點,讓我豪不猶豫的選擇函授教材。 各科的內容已於畢業前就看完函授課程與做完筆記,而事隔將近2年,當初的記憶都早已 拋到九霄雲外且部分內容都是舊資料,又只能在短短8個月內依靠當初所作的筆記與講義 的內容來喚醒記憶,所以在時間的規劃上分為三個部分。 (1)4月~7月:讀完專業科目、共同科目一遍。 (2)8月~9月:五年內財稅行政的高普考、地特三等四等考古題都寫完,並檢討寫錯的原因 與讀熟不熟悉的章節。 (3)10月~考試前一天:快速讀完專業科目、共同科目、五年內考古題(可上考試院網站下載 考古題或購買高點的題庫書),那盡量把背科放在快考試的月份,幫助考試時可以有印象 。 作息的部分則是每日從早上9點讀到下午5點,中間休息1小時,晚上則列為彈性時間,做 自己想做得事情,例如:運動、打電玩、複習當日所讀內容等等,幫助自己在讀書與娛樂 間取得適當的平衡,使自己保有正常的心態念下去。 (一)共同科目 1.國文 公文考前幾天將格式與一些常用的語句記熟,以獲得一定基本分;作文則是平常用零碎時 間背一些名人小故事、名言佳句、優美詞句、用字遣詞等等,擴張篇幅及作文質量,幫助 自己拿到高分;選擇題則大多為閱讀測驗類型,不太需要準備,只要考試時,耐心看完都 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數。 考試時建議先寫選擇題,再寫公文,最後寫作文,並適時確認剩下的考試時間,當初就是 沒控制好時間,篇幅只有2頁半,使我作文分數不好看。 2.英文 基本上都是依靠老本,沒有特別去準備,頂多拿本字典稍微背個單字。 3.憲法 把把考古題有考到的條文及大法官釋字的內容記熟,畢竟憲法的內容相對法學緒論而言少 ,比較好拿分。 4.法學緒論 把考古題有考到的法條內容記熟或理解,畢竟範圍太大,想要拿到高分需要花很多時間準 備,不如把時間拿去讀專業科目。 (二)會計學-鄭泓老師 中級會計學在我大學時期,是差點被當掉的科目,只記得教授說期中末考題,從習題中出 ,於是我都當背科準備,不斷的背,完全沒想過去理解會計。不過,高點的鄭泓老師教的 非常鉅細靡遺,讓人清楚理解會計,而不再是死記。更棒的是老師還會貼心幫你把各章節 打上星號,讓你知道哪些很重要,哪些不重要,而那打五顆星的章節考得機率很高,一定 要記熟。此外,講義後面習題盡量寫完,可以有效幫助你熟記內容,甚至是考前幾周拿出 來複習一下,畢竟會計這科就是需要不斷的寫題目,增加個人熟練度,才會變強。 考試時建議採用先寫申論題,再寫選擇題的方式作答,因為考試時很容易算不完,先把申 論題寫完,後面選擇題算不完時,還可以用猜得。 (三)稅務法規-施敏老師 老師上課時都會畫圖、講一些口訣、時事幫助記憶,甚至是講解其法條的細節及立法脈絡 ,使人有效率記起法條的重點,幫助我準備考試內容事半功倍。那這科需要注意很多細節 ,有時候差一個字,就會選到錯誤的答案,因此,我是習慣用一本筆記本簡單整理自己容 易搞錯或寫錯的內容,甚至針對需要比較的內容做彙整,例如:土地稅、土增稅、房屋稅 的租稅優惠,使自己系統性的理解內容。 考試時建議採用先寫選擇題,再寫選擇題的方式作答,因為選擇題可以在15分 鐘內寫完 ,剩下時間就可以專心思考申論題的架構與分段,以免造成題目寫不完。 上課筆記參考(如下圖) https://i.imgur.com/Hxe6BKb.jpg


1F:推 Unfriendly: 恭喜 03/24 22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