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點榜筆」在古代做為皇帝欽點考取功名者之用,被視為可保佑考試順利,佐以硃砂墨,兼具鎮魔驅邪之效。政府遷台後,考試院由正副院長或典試委員長在國家考試點榜,點榜筆成為贈與外賓的公關品。試院每年採購兩、三百隻左右,另有少數是考試院員工自備,全台頂多上千隻,數量不多,民眾有錢也買不到。
據了解,並非每種考試的點榜筆都搶手,通常錄取率越低,上榜人數少、人氣不夠旺,榜單越短,能點榜的筆數量自然也少,就沒這麼搶手;但高考第一、二級由考試院長伍錦霖擔任典試委員長,高普考由副院長李逸洋擔任典試委員長,以及司法官等高階考試,份量不一樣,點榜筆變成限量品,想要還不一定拿得到。
考選部司長黃慶章說,點榜的歷史,要從隋唐科舉制度談起,當時皇帝在榜單上圈點,一方面也確認說,看過了,這個名字確定沒有錯,這個人是考上進士等。古時候皇帝親自點榜,是很隆重的事情,後來到了民國之後,典試委員長來點,象徵國家對考試制度重視,沿襲下來,包括使用的墨水,都還是沿用硃砂。
實務上,考選部在大型考試放榜時會舉行點榜儀式,負責點榜的考試院正副院長、考試委員擔任的典試委員長等,都會在每個類科、錄取多少人、落款、日期等處圈點,每個人有不同習慣,點榜速度也不同。點榜筆的效用則被視為對家中有升學、參加國考者有幫助,可放家中書桌、床頭、筆盒,因佐硃砂墨,點榜筆甚至可避邪。
據了解,點榜筆不能拿來書寫,否則就會破功。獲得禮物的考生,大多都會被告知禁忌,期望這項不外傳的「寶物」能為考試帶來好運。(王家俊/台北報導)
想知道更多,一定要看……
宜蘭縣長選情 綠營人選頻紛擾陷民主聖地保衛戰
宜蘭縣長選情 藍營一「姿」獨秀拚綠地變藍天
宜蘭議會選情 藍綠頻佈局力拼議會最大黨

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